打破研發瓶頸!經濟部攜手工研院、金屬中心啟動AI試製線全面開放

日期:2025-05-15 21:49:41

圖:工研院建置「中大型電動商用車AI結構設備與性能驗證示範場域」,整合油耗、能源效率與行車安全等關鍵議題,進行車體結構AI最佳化設計,並涵蓋底盤傳動系統與電機、電控、電池等三電系統之性能驗證(圖/工研院)

產經新聞中心

為加速台灣製造業邁向智慧轉型,經濟部日前宣布全台啟動50條AI試製線計畫,由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等法人機構提供關鍵技術驗證與應用場域,協助中小企業、新創與製造業者突破研發門檻,縮短試產時程、降低打樣與生產成本,強化台灣產業競爭力。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郭肇中的帶領下,多位產業公協會與企業代表實地參訪工研院AI試製場域。郭司長指出,面對國際關稅調整與製造成本高漲,傳產業者若能結合AI建模、試產驗證與數位工具,將有助於產品從「設計即驗證、首件即成品」,有效縮短開發週期,推升全球競爭力。

工研院副總張世杰表示,工研院提供包括半導體異質整合封裝、電動車三電系統、面板級封裝與非破壞檢測等試產平台,堪稱製造業「五星級技術廚房」。例如,AI音訊非破壞檢測技術可精準辨識金屬內部裂縫,檢測準確率從85%提升至98%,協助業者減少報廢、保護良品,也同步降低碳排放。

此外,在高階半導體封裝方面,工研院開發AI異質整合試產線,融合封裝製程與AI監控,讓AI晶片與記憶體控制模組能快速試作與驗證,解決演算法快速迭代下的研發困境,協助企業將產品加速商品化。

不僅如此,工研院更設立電動商用車AI驗證示範場域,整合車體結構、動力系統、電機電控等三電核心零組件的性能驗證,建構完整智慧車輛開發鏈。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在座談會上表示,工研院試製線與AI應用課程將有助機械業突破數位轉型門檻,也建議將資源延伸至中南部落地,服務更多地方產業。車輛公會副秘書長吳智魁則指出,高階試驗設備與AI建模服務正好補足產業斷點,有助產品快速量產與落地。

未來,經濟部將持續盤點產業需求,投入更多資源於AI試製技術平台與高階設備升級,打造從研發到量產的轉換橋樑,讓「訂單來、AI做」,真正實現台灣智慧製造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工研院打造異質整合封裝的一站式服務,從設計、測試、製造到驗證,更以扇出型封裝光罩共乘服務,加速創新晶片產品開發,強化產學研的研發能量和商轉動力,搶攻未來AI商機

▲工研院於「金屬與塑膠成型零件生產AI試產線」導入「AI音訊非破壞檢測技術」,透過敲擊聲音搭配AI金屬聲波分析,即時判別零件內部是否存在裂縫或瑕疵,提升品質控管效率與準確度

   政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