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推「時代印記」常設展 三百年臺灣美術發展史一次看懂

日期:2025-04-25 15:47:08

圖;嚴明惠,愛人的耳朵,1992,油彩、畫布,105_x_131公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圖/文化部)

地方中心

國立臺灣美術館於今(25)日推出全新常設展《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由黃冬富、薛燕玲、林振莖、蔡昭儀及馮勝宣五位策展人共同策劃,透過國美館累積逾37年、超過2萬件典藏為基礎,編織出橫跨三百年的臺灣美術史視覺文化。展期自即日起至2026年12月,採三階段輪替方式進行,展覽涵蓋從18世紀明清時期至當代全球化、數位化浪潮的美術發展歷程,展現美術館典藏作為公共知識與文化資產的深遠價值。

本展分為五大主題展區:

  1. 「中原流風:臺灣早期書畫」(策展人:黃冬富),位於301展覽室,聚焦明清時期林朝英、呂世宜等人書風,描繪早期移民社會的書畫實踐;

  2. 「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臺灣美術的在地色彩」(策展人:薛燕玲),回望日治時期臺展制度與風土寫實傳統,探索臺灣畫家自我凝視與日籍畫家他者觀看的文化交織;

  3. 「浪潮與衝擊:1945–1979臺灣美術發展」(策展人:林振莖),解析政治與文化交互作用下的藝術轉型,以及鄉土現實與媒材現代化的雙軌轉向;

  4. 「激撞與反思:1980s~1990s臺灣美術主體性尋探」(策展人:蔡昭儀),呈現解嚴後藝術自由下的議題探問與美學突破;

  5. 「交融與重構:2000~全球視野與數位浪潮」(策展人:馮勝宣),強調科技與身份議題的融合與創新,首展已於4月1日於美術街展出,預計8月移至201展覽室。

展覽中包含大量首次公開展出的典藏佳作,如日治時期創作、省展獲獎作等,展品類型從書畫、油畫到裝置、數位互動作品,全面反映臺灣美術的演進軌跡與文化思潮。

國美館透過本次常設展,將典藏成果轉化為公共知識,讓民眾得以系統性理解臺灣美術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轉折與特質,並深化美術館作為文化記憶承載者與知識平台的角色。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主視覺

   政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