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 工研院於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右六)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圖片/翻攝)
港灣新聞網
全球科技盛會CES 2025(國際消費電子展)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盛大舉行,被譽為全球科技產業的風向球。工研院(16)日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副總暨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領軍,帶回第一手趨勢解析,重點涵蓋九大領域,從AI技術應用到量子科技發展,為臺灣產業提供前瞻洞見與布局方向。
AI技術已從單純的軟硬體應用,進一步融入日常生活各層面。工研院指出,「物物AI」時代正在開啟,邊緣AI裝置的大量導入,使顯示螢幕及感測器產業迎來新機會。從智慧家電到汽車智慧座艙,AI賦能的顯示與沉浸式體驗正在重塑用戶互動模式,臺灣廠商應關注這波AI應用生態系的機遇。
2025年CES首設量子專區,顯示量子科技應用正在快速接近現實。另一方面,文化科技也成為新趨勢,結合AI、AR/VR的沉浸式技術,重新定義文化創作、體驗及傳播模式。NFT與區塊鏈技術助力文化變現,臺灣業者可藉此發展國際化的文化創意商品。
工研院觀察,自駕、聯網及電動三大技術正推動車輛產業升級。臺灣在晶片、感測器與智慧座艙產品上具有優勢,有望在國際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CES 2025聚焦能源轉型,家庭能源管理系統與電氣化特殊車輛顯現市場潛力,臺灣廠商需加快產品與國際標準接軌。
隨著數位醫療需求增加,微型化智慧穿戴裝置(如智慧戒指、健康鏡)進入市場,結合AI與多種感測器,能即時分析健康數據並提供個人化建議。工研院指出,臺灣應抓緊此趨勢,加強相關晶片與感測器技術的研發,搶占市場先機。
工研院副總林昭憲表示,今年CES主題「Dive IN」展示AI滲透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預示未來科技變革的深度與廣度。臺灣產業應積極擁抱AI、量子科技及能源轉型趨勢,通過跨領域合作,實現科技創新的全面落地,搶占全球市場先機。
電子信箱:parnews16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