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精神醫療的陰影 華山展引社會關注「被精神病」疑慮

日期:2025-05-17 21:29:28

地方中心

《精神衛生法》的人權與自主議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由國際公民人權委員會發起、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主辦的「聽見多元聲音:《精神衛生法》自主與支持性對話」座談會,(16)日下午於華山文創園區正式開幕,同步舉辦的還有極具爭議性的「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巡迴展覽,活動廣邀政學界及教育團體代表與民眾參與,共同探討精神醫療體系中潛藏的結構性問題與人權風險。

本次開幕活動吸引各界關心公共政策及醫療倫理者共襄盛舉,包括全國公私立各級學校家長聯合會理事長蘇祐晟、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劉承武、中正區里長林禎吉、國立雲科大科技法律所教授楊智傑、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何明德等人出席支持,現場氣氛熱烈,議題直指核心。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理事長蔡沛華在開幕致詞時強調,協會多年來持續關注精神醫療中的人權議題,呼籲社會不應再以標籤與沉默對待受精神醫療體系影響的個人。本次展覽與座談即是期望能開啟社會更廣泛的討論空間。

座談會由楊智傑教授與蔡沛華理事長共同與談,針對「快速診斷與人權風險」、「強制就醫的界線與濫用疑慮」、「被精神病的社會現象」等議題深入解析。楊教授從法律與國際人權規範出發,指出強制醫療處置需受到嚴格監督。蔡理事長則引用實際個案說明,精神鑑定與就醫權利如何可能被不當工具化。

而在展覽部分,「精神病學:死亡工業」自5月16日至19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內容涵蓋精神病學的歷史沿革、藥物影響與人權爭議,並輔以紀錄片播放與主題展板,希望引導觀者反思當前精神醫療制度背後的結構問題與潛在人權衝突。

展覽開幕期間,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何明德特別提醒:「精神科藥物可能損及人的創造力,這是社會不能忽視的風險。」他呼籲大眾帶著家人朋友共同參觀,深入理解這些常被忽略的醫療議題。

主辦單位誠摯邀請社會各界把握展覽期間前往參觀,以多元視角共同檢視台灣精神醫療政策發展的方向與底線,期待未來能邁向更具透明度、保障尊嚴的人權醫療制度。

   社團 公益